許仲恩
人的思考模式都是在成長階段慢慢建構完善的,這個過程類似於蓋房子,人會選擇將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排除,但當人與社會的連結漸趨複雜,一個平穩的建構模式似乎越來越難以追求,因此我想嘗試以一個平穩的模式,建構出這系列作品。
劉修如
傳達給觀者的訊息是回歸自身,重新檢視內在與外在的平衡狀態,向內檢視自己的想法、思維,並與自身環境產生連結、省思、回復內外和諧的平衡狀態,回復亞特蘭提斯時期的靈性思維。
林博裕
選擇以果實,作為生命傳遞的最終造型,再由具象手法捏塑動物骨骼製作出動植物併立的作品形象。
楊家佳
儀式性的將沾黏瓷漿的布料反覆包裹籠子,是作者轉譯生活中面對框架必須依附又試圖反抗的矛盾,透過在創作中自由的舒展,實驗性的結合現成物。
林盼妮
用詼諧的態度面對人性裡的脆弱,使我們學會接受每個人的限制與弱點,轉化成一種更柔軟的力量。Humor與Human 的音和拼音相似,也許幽默感是人類在面對困境時自我解嘲的一種方式。以幽默和戲謔的角度去重新看待人性,介於黑色與白色之間在灰色地帶探索人性的寬度。
田欣以
「想像身體」是我創作上重要的基礎,我一直在思考人組成需要哪些成分?在皮膚之下,我們所看不見的地方,就算能感受到心臟的跳動,也無法實際去觀看自己體內的運作。作品以一個虛幻的體內風景,去承載自己所隱藏的真實情緒。
許瓊文
作品外型如水管,從洞口往裡面可看見另一個風景,內部錯綜複雜,卻很有秩序感的自成一格,儼然是另一個世界。管中的情緒或激情或靜止......我們難以窺探得知;藏在內部的秘密很令人嚮往,想一探究竟,但也只窺見冰山一角,無法得知全貌。
呂蕙如
花朵是兒時觸動我內心重要的自然元素,對我來說城堡也代表著兒時的家屋,而城堡象徵著守護童年回憶的重要意涵。每個人心中都有座無形的城堡,城堡中可能埋藏著吉光片羽的記憶或想守護的人事時地物…。
林文雄
以「下午茶」為出發點,優閒、自在地休息是下午茶的用義所在,兩壺六杯的概念,可同時品嚐兩種茶品,或擇己所好,或搭配一壺白開水,或以一壺為茶海使用,圓滾的壺身充分釋放茶香,各種可能性均隨心所欲,泡茶是放鬆,也可以是遊戲。
施茂智
陶藝引導我透過雙手感受土的溫度、濕度、厚薄度、密度,喜歡與土的對話而忘記時間的流動;掛心著陰乾、排窯素燒、出窯上釉、釉融效果;期待開窯時作品展現一瞬間的驚喜。將這些沉澱到生活中再從生活周遭去尋找媒材和創作元素。
黃國維
環境污染與氣候變遷,生物要如何在變異的環境下生存?想要藉此探索未來生物的形態,對生物進行演化的想像,而以偽裝的觀點做為生物的概念造型,希望藉由生物演化後的奇特模樣,來省思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曾祥軒
「女女」兩個字其實是一雙高跟鞋的愛稱,當女人穿上高跟鞋的瞬間,即露出性感與撩人的姿態,作品使用玫瑰花卉手工雕刻,搭配似宋朝青瓷與白瓷結合,抓住觀者的視覺焦點,呈現出朝代間的時尚交錯,顯現女性受人矚目的情境。
黃歆淳
運用土本身的彈性及張力延展性,製造出優美型態曲線曲面,使得塊體表面有凸有凹,呈現出自然塊體塌陷時所擁有的體態。並於皮革硬度時適當的修整使其展現滑順的線,及相互制約影響的弧面,上上一層沉穩的藍釉,焰燃,休止符。
阮鈞聖
此系列作品,以茶道具為題材,包含茶壺、茶盅、茶杯、茶罐(球型茶、金平糖),欲在生活實用品上展現部分雕塑的美感與線條,故在色彩上以簡約色調或保留天然土色表現茶道清寂的精神。
吳育霈
我試圖參照一種土自然的存在狀態,只將土粉堆積在一起,不加以變形,放棄了陶在製作過程中對於技術的依賴,用了最簡單的方式-堆積來成形。透過釉與土顆粒之間的消融狀態,以及土與釉的融合成形,表面呈現出如同岩石般的粗糙肌理,但又有奶油融化的溫潤質感。
葉信泓
我喜歡不對稱但卻保持整體平衡的作品,作品造型和我的插畫息息相關,奇異又有點抽離,在想像和現實中還有一個奇妙的空間存在,瞇著眼睛看這個世界會不太一樣。宇宙人和未知生物一直是我喜歡的體材,只需要添加想像毫無對錯,一切自由,再見到外星人之前,都充滿想像。
黃鈺惠
以生活中常見的容器為概念,加以變化與裝飾,使作品成為一個可轉動的容器,轉化成自身的陶藝創作。同時以黑、白兩種土色作顏色上的對比,讓也讓容器不再具有實用性,試圖引起觀者對於容器的無限想像。
楊岳霖
凹凸的觀點來自於生物體、自然和生命,藉由物體造形與圖像疊層,作為生命力的象徵。藉由浮水印的圖像肌理疊層與陶型凹凸的轉化組合,來傳達生命的活力,猶如萬物經過時間的流逝與消長,仍然散播強烈的生命氣息,來描述生命的軌跡。
李依儒
以孩童形象象徵對童年天真的遙想,章魚形象的外星生物則是動物的意象;渴望以兩者互動的關聯性探討人和動物之間的共存關係,在社會環境底下共同生存的我們能否依然存有著彼此尊敬的依賴關係。將孩童無畏且純粹的精神投射在作品當中,渴望與自然共存的想法能就此發芽。
蔡佩儒
將殼的概念作為生命與陶的中介,所有生物的肉身死亡後唯有昆蟲才得以存留軀殼的樣貌,運用陶本身經過火的淬鍊後成就的永恆,記錄作者對於死亡後的存在想像。也希望在看似詭異不合常態的作品狀態下,誘發觀者的反思。
林文萱
家庭是一個人的起點,與家人互動往往是最深刻、最溫暖的,也許是太害怕人生無常,所以想製作這件腦海中對家人的印象。每一位家庭成員在我心目中有著不同的印象,擷取他們身體的局部為元素,融合我與他們的關係及印象,製作出這件住在我心中的家人的印象。
黃芷儀
曾幾何時一切單純的事物變得不再簡單,天真已不再浪漫,被套上不實際之罪名,人們在麻痺中被那名為現實的混沌給綁架。當理想與現實交戰,衡量後的割捨究竟留下了多少而又遺忘了什麼,最後我們終究在混沌中尋求某個平衡點。
陳思穎
作品探討社會經常出現的假相,看似能帶來各種便利及良善的條件,其實是從謊言編織出來的,人們因為短視近利而選擇忽略莫視其中的弊病,我擅長的創作手法以刺激觀者的內心,進而讓觀者思考「如果真的發生了,結果呢?」
洪湛筑
創作對我而言是自己一人的世界,少了與人群的交流,多了與土的溝通,在乾濕度的控制間,土的可塑性與柔軟都讓我更進一步思考與人相處的關係。在做陶過程中探索自我內心深處,找到更多的自己,當情緒受到土的包容得以宣洩,情緒也以另一種形式永遠存在了下來,讓自我更趨完整。
24